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 (馬帥莎 張素)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12日發布《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藍皮書(2020/2021)》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徐步在發布會上指出,當前國際形勢呈現出一系列引人注意的特點,“多極化繼續發展,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新的變化”。
《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藍皮書》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的年度出版物,旨在全面、準確分析解讀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。當天發布的藍皮書分上下兩篇,上篇既包括大國國情,也包括地區形勢;既涵蓋經濟問題,也涵蓋全球治理及熱點問題,下篇專門論述中國外交政策及中國與各方關系。藍皮書對過去一年中國外交成就多有著墨,認為其“取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”。
在介紹藍皮書主要內容的同時,徐步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國際政治、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帶來的影響,歸納出國際形勢呈現的特點。
例如分析國際力量對比變化。2020年,中國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,GDP首次攀升至美國的70%以上。徐步認為,中美“雙引擎”拉動世界經濟的作用更加顯著。他同時指出,大國梯隊加速分化,歐盟、日本經濟受疫情影響相對嚴重,經濟復蘇前景仍不容樂觀。俄羅斯、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國內政治經濟受疫情沖擊超出預期,不少國家經濟運行面臨失業率高漲、債務增加、資本外流等挑戰,新興經濟體經濟復蘇困難重重。
談及大國關系調整,徐步認為,美國試圖重振同盟體系,在抗擊疫情、氣候變化等領域重返多邊平臺,但美國是真正致力于多邊合作,還是要搞選擇性、排他性多邊合作,國際社會仍在觀望。展望即將舉行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,這位學者強調,中美合則兩利、斗則俱傷,雙方應當把握歷史機遇,順應時代潮流,致力于世界和平、穩定與發展。
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前院長賈慶國在會上表示,各國疫情應對效果差異值得反思,大規模傳染性疾病對人類安全與國家安全的威脅需要重視。
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東曉在會上說,在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,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失衡的背景下,中國應該與國際社會一道努力構建新的全球合作議程,推動合作融合的力量不斷壯大。(完)